高校处理舆情流程规定
高校处理舆情流程规定
一、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舆情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高校形象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处理舆情事件,维护良好的校园舆论环境,我校特制定《高校处理舆情流程规定》。
二、舆情分类
校园舆情主要分为正面舆情、负面舆情和中性舆情三种。正面舆情指的是涉及学校荣誉和正面形象的信息,如师生的荣誉获奖、社会公益活动等;负面舆情则是指对学校形象产生负面影响的信息,如传闻、投诉、批评等;中性舆情是指没有明显正面或负面影响的舆情,如校内活动报道等。
三、舆情流程
1. 舆情发现阶段
舆情管理部门通过网络监测工具或人工监测等方法,及时发现校园舆情事件。
2. 舆情评估阶段
舆情管理部门对舆情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其对学校形象的影响程度和潜在风险。
3. 舆情应对策略确定
根据舆情评估结果,舆情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和领导进行研究和讨论,制定相应的舆情应对策略。
4. 舆情处理执行
舆情管理部门按照舆情应对策略,开展具体的舆情处理工作,如组织专题会议、发布情况说明、开展调查核实等。
5. 舆情效果评估
舆情管理部门对舆情处理的结果进行评估,了解处理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及时对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和改进。
四、舆情处理原则
1. 及时性原则
对于舆情事件要及时发现和应对,避免舆情事件扩大化和升级。
2. 公开透明原则
对于舆情事件的处理要公开透明,及时向师生和社会公众公布处理进展情况,增加舆情处理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3. 科学合理原则
舆情处理应根据事实,科学合理地采取措施,避免任意行事和偏颇处理,确保舆情处理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4. 全员参与原则
舆情处理应当形成多部门协同工作的格局,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参与,形成合力,达到综合治理的效果。
五、舆情处理责任分工
1. 舆情管理部门负责舆情的发现、评估、应对和效果评估等工作。
2. 媒体宣传部门负责对外传播舆情处理结果,提高学校形象。
3. 学生工作部门负责与学生沟通,解答疑问,争取学生支持和理解。
4. 相关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协助舆情管理部门进行舆情处理工作。
六、附则
本《高校处理舆情流程规定》经高校领导班子审议通过,并于X年X月X日起正式实施。如有需要,可根据舆情发展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订。
以上即为《高校处理舆情流程规定》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本规定的制定和实施,能够更好地应对校园舆情事件,保障高校形象和社会稳定。